背景: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入选名单公布,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城市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下设四个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承担了“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研究工作,以22所支撑校为基地,围绕中小学智慧作业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应用及广州“共享课堂”智能化应用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研究工作,项目调研工作组扎实开展第一轮入校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支撑校的基础情况及在“智慧作业”、“共享课堂”方向的研究基础及存在问题,沟通后续工作计划。调研组由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工作团队、华南师范大学况姗芸教授、王冬青教授以及暨南大学伍丽梅副教授研究团队组成。5月14-22日,项目调研工作组共赴8所支撑校开展调研。
“智慧作业”方向
5月14日,调研工作组到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调研“智慧作业”应用情况。工作组通过对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逐一进行了访谈。云山小学作为广州市智慧校园样板校很早就开始了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的探究,在教学上应用智能平台的基础非常扎实,主要用于课前预习、课后作业、智能批改、课后阅读等教学过程,认为能减轻教师工作量,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工作组也和学校老师一起探讨了目前学校使用智能纸笔系统的特色及存在问题,明晰了后续的工作计划及研究工作。

5月15日,调研工作组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调研“智慧作业”应用情况。与会人员就如何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找到合适的平台,且在使用过程中如何让智能作业平台能够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有效融合,提高其适切性做了深入的探讨。如在智能作业平台上如何实现通过反复训练错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等。

5月16日,调研工作组到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榴花初级中学调研“智慧作业”应用情况。工作组通过对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逐一进行访谈,了解到榴花中学目前使用两个智慧作业平台的情况,并对通过智慧作业、平板的工具去帮助老师们融入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晰了后续的改进方向。

5月20日,调研工作组到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调研“智慧作业”应用情况,对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逐一进行访谈。玉泉中学的教师平均年龄较为年轻,对于智慧作业等智能平台总体呈积极态度,近年来一直在做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目前主要在用共有4个平台。工作组与学校老师代表就目前学校对于智慧平台融入教学的需求与后续相关计划安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5月21日,调研工作组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调研“智慧作业”应用情况,对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逐一进行访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目前从一到九年级全面推广使用智能纸笔系统,应用面及效果较好的为九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课堂小测、周测以及假期作业等,教师通过平台能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和使用时长,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评讲。工作组也和教师一起探讨了智慧作业对未来教育的“赋能”,为后续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共享课堂”方向
5月16日,调研工作组先后到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调研“共享课堂”应用情况。各支撑校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项目推进情况,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李赞坚主任介绍了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的项目背景及研究工作计划。华南师范大学况姗芸教授解读了“AI+共享课堂”项目研究方案,以智普清言平台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AIGC协助备课的案例,并现场与支撑校的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其应用共享课堂的教学场景及现状和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秀案例及存在困难。根据现场教师的反馈,各支撑校主要在学科备课、跨学科教学引入双师课堂、生成教学设计、绘本、拓展视频等教学材料等情境下使用共享课堂平台及AIGC技术,但存在各类AIGC平台生成内容雷同且较为广泛、空洞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