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支撑校业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刘峰馆长、华南师范大学况姗芸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王冬青教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伍丽梅副教授、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创新研究部李赞坚主任、各区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及22所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支撑校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刘峰馆长作会议致辞,对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研究工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研究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各支撑校积极配合开展入校调研、数据上报等工作任务,在高校专家团队、广州广播电视台等支持单位的多方协同下,顺利开展研究任务。二是要重视成果的积累和转化。要求各支撑校在积极开展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案例、论文等系列研究成果,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随后,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创新研究部李赞坚主任作《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回顾了过去的研究工作进展,明确了各校研究方向,公布了支撑校数据交换标准及三个研究报告的框架,并提出了接下来工作团队将深入开展入校调查、定期组织开展数据上报空及指导协助各学校形成案例等工作安排。

华南师范大学况姗芸教授解读了《“AI+共享课堂”应用研究方案》,根据“共享课堂”平台运行历史数据调查分析,提出“共享课堂”赋能的教师共同体教研行动研究,并明确了共同体的活动策略,为线下如何创新应用“广州共享课堂”指明了方向。

华南师范大学王冬青教授解读了《AI视频分析研究方案》,细致地讲解了研究思路与支撑校需协助配合的具体工作,提出支撑校协助专家团队组建教师共同体,明确了AI视频分析工具的应用现状如何、对教师有哪些负面影响、分析准确度如何以及如何降低负面影响等四个研究问题,并针对四个研究问题提出了研究思路及下一步的具体任务。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伍丽梅副教授解读了《中小学智慧作业应用状况对减负增效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方案》,综合理论与现实提出了四个研究问题以及后续开展实验研究的5个方向,分别是智慧作业环境下教师数据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师生AI观与作业观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发展、初中生认知负荷失常风险与调控策略、学生消极情绪与调节。

最后,与会人员根据智慧作业、AI视频分析、AI+共享课堂应用三个研究方向进行分组讨论。大家对产品的选用,使用效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部署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