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AI+共享课堂”专项研训活动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顺利举行。华南师范大学况姗芸教授、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创新研究部李赞坚主任、广州市电化教育馆资源服务部罗杰明主任、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伍建强老师以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和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等项目支撑校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参加了研训活动。

活动上,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伍建强老师作动员致辞,伍老师首先从“认可”、“动力”和“发展”三个层面分别剖析了项目的重要价值,然后结合项目学校数字化转型和项目教师数字素养,从顶层设计、应用推进、组织管理、成果和影响等不同角度为各支撑校校本推进给予了重要指引,推动项目学校建立学、研、用、展闭环。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况姗芸教授做了“人机协同赋能课程教学设计”主题报告,回应了项目参与教师前一阶段教学设计的成果概况,并邀请了四位不同学科老师进行了优秀案例设计分享。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李婷婷老师分享诗词教学《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案例。李老师的课例精巧地设计了AI技术助力学生诗词学习过程,充分展示了AI技术价值。具体包括:课前利用AI助教预测学生预习效果,课中使用AI生成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和利用AI李白智能体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李白,借助生成式AI平台文心一言生成画面及批改作业,使用智能学伴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课后利用UMU平台进行学习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学习,使用AI智能体进行知识拓展和项目化学习等。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马上云老师分享听说课《Let’s color it》教学设计案例。马老师的课例展示了融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赋能英语教学准备和实施的方法,如通过观摩共享课堂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绘本资源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内容,利用AI生成文本、听力音频、幻彩动画、剪映生成、视频等教学资源,利用一起作业、一起智慧课堂、问卷星等分析学情与评价学习效果等。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林梦觅老师分享了其综合利用UMU、豆包、剪映等工具设计与实施《分类与管理》的过程与方法。林老师利用UMU平台发布在课前发布导学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利用豆包和剪映生成课堂学习视频资源,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课后利用课堂有点酷平台进行学习心得收集,了解学习效果。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黄晓雯老师分享《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黄晓雯老师在对共享课堂和深圳教育云中同一案例教学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与本班学情相符的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学习概念和原理。

活动中,况姗芸教授从面到点步步深入地指导老师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她首先通过启航教学设计反馈,结合前期的优秀案例给项目教师系统分析了共享课堂资源的优势与固化的弱点,并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出项目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人机协同共同借助AI打造优质教学案例;接着提出优质资源(含共享课堂)赋能课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鼓励教师们在应用资源的同时,进行迭代更新,优化教学设计;然后具体介绍人机协同迭代创新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技巧,提出了包含资源获取、前端分析、过程设计与效果评价的“四段N轮”的设计策略,过程中应用好提问、回应、追问和总结等技巧;最后明确了后续工作安排及任务要求,鼓励不同学科间充分进行校内与校际共同体联动。

最后,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创新研究部李赞坚主任进行总结发言。李主任认为本次培训使大家对项目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掌握了应用AI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并激发了教学创新的热情。同时希望教师们积极参与行动研究,加强学科组交流,注重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发展,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本次研训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老师深入理解项目目标,学习掌握应用AI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行动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