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入选名单公布,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城市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下设四个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承担了“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研究工作,以22所支撑校为基地,围绕中小学智慧作业应用、AI音视频分析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应用及广州“共享课堂”智能化应用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2024年10月14日至18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项目工作组到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海明学校、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小学等6所支撑校开展“课堂智能化分析与评价”教研活动,华南师范大学王冬青教授团队帮助支撑校老师解读课堂智能化分析报告,一对一指导老师完成反思框架并凝练共性问题。

专家团队首先对课堂智能化分析报告的构成及五大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包含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个人基本情况、课堂结构特征与互动质量、整体实施情况、专项研究指数等,再从课堂、教师、学生三大维度帮助教师快速找到本课堂的分析结果。采用理论讲解和案例解释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让老师理解知行理论等相关理论概念。

在问题反馈环节,各支撑校的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老师们普遍反映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或不同课例类型,课程结构设计的四维均衡指标的评价是否合理;课堂负极氛围等指标能否找到对应时间段以及如何避免负极氛围产生;如何做到对话型课堂,引导学生给出更充分且具有开放性的回答等问题。专家们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了相应的分析和建议,强调教师需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参考报告进行主观分析。

随后,专家团队与老师进行一对一分析指导,深入了解老师们的教学现状和问题所在,帮助教师了解自身课堂,并现场填写课堂教学与评估反思框架,与老师们一起凝练了共性问题,以这些共性问题为后续教研的主要着力点,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通过三轮教研活动,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及课堂质量,打造独具个性的教学模式。

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对课堂智能化分析报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助力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