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入选名单公布,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城市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下设四个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承担了“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研究工作,以22所支撑校为基地,围绕中小学智慧作业应用、课堂智能化分析与评价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应用及广州“共享课堂”智能化应用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智能教育融合创新中心研究工作,优化部署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2025年4月,项目工作组到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等3所支撑校开展入校调研,了解学校近期使用智慧作业工具、平台推进情况,并就前期案例撰写中发现的问题及优化方向展开交流。

郑中钧中学

郑中钧中学高三年级全面应用智慧课堂,利用平板收集作业数据、开展错题讲评,结合仿真实验突破抽象知识难点。根据学生水平与学情差异,精准调整题目难度,探索尖子班与平行班的差异化辅导,实现“作业量不增而成绩稳”的减负目标。调研工作组针对数学、化学等学科案例,提出了聚焦实践过程、提炼特色亮点、强化数据支撑等优化思路与建议。

云山小学

云山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常态化多平台协同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了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在推动学生阅读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阅读打卡活动,以不同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在案例优化方面,项目工作组建议学校进一步梳理案例中面临问题,凝练实施成效与亮点,着重突出智慧作业在多平台协同应用方面的特色亮点。

沙面小学

沙面小学以多平台协同为支撑,推进跨学科长作业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联合荔湾图书馆、南海一号博物馆,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探访活动,通过“实践+数字化呈现”模式,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针对案例优化方向,项目工作组提出需进一步强化情感价值导向,不仅展现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更要凸显通过“智慧作业平台+跨学科长作业”培育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与家国情怀。